      
累计签到: 610 天 - UID
- 163625
- 帖子
- 11777
- 已修学分
- 94078
- 金币
- 8656
- 注册时间
- 2016-7-6
|
由于地壳中锂资源(0.0017 wt%)和钴资源(0.001 wt%)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等市场对高比能电池的迫切需求。钾离子电池(PIB)被认为可以在低速电动车和规模储能等应用中部分替代锂电池。然而,循环应力导致的电极材料结构破坏、钾离子在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和扩散动力学受限等问题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在各类电极材料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属族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通常大于400 mAh/g)。其中,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极低毒性的铁基材料备受青睐。但受其本征物理化学的限制,难以兼顾快速的电荷传导与结构稳定。深入理解钾离子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中间相的特征,是设计高性能电池的关键,但目前人们对其
认知还有待提高。
吹泡泡还能“吹”出高效钾电电极材料.pdf (6.75 MB) (预览)
|
官方微信群,欢迎业内人士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