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W过压防护TVS瞬态抑制二极管5.0SMDJ11参数特性 1

分享 收藏 已有 1079 次阅读  2016-10-10 14:39

电力系统中的过压防护是指为避免电力系统中过电压造成电器设备绝缘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电力系统过电压有多种类型,针对各种过电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使电工设备绝缘强度的选择更加合理,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供电。过电压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将形成过电压的电磁能量泄放掉或者消耗掉,以达到削弱过电压幅值的目的。对于谐振过电压,则是设法避免产生谐振的条件。本篇小硕就来为大家详细分析基于DO-214AB封装TVS5.0SMDJ11的过压防护应用。

TVS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及敏感器件的保护,通常用于二级电源和信号电路的保护,以及防静电等。其特点为反应速度快(ps ) ,体积小 ,脉冲功率较大 ,箝位电压低等。便于各种不同电压的电路使用。DO-214AB封装5.0SMDJ系列TVS器件非常适合保护I/O接口,Vcc总线和其他应用于电信、计算机、工业和消费电子应用的易损电路。以下是SOCAY硕凯DO-214AB封装5.0SMDJ系列单向TVS二极管5.0SMDJ11的具体参数以及选型应用。

 SOCAY硕凯陶瓷气体放电管

DO-214AB封装5.0SMDJ系列

功率:5000W

工作电压:11-440V

电流:251.24-4.21A

5.0SMDJ11的参数:

封装:DO-214AB

电压:11.0V

电流:251.24A

钳位电压:20.1V

功率:5000W,更多DO-214AB封装5.0SMDJ系列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型号规格参数可直接访问硕凯电子官网。

5.0SMDJ11的特性:

1、为表面安装应用优化电路板空间

2、低泄漏

3、单向和双向单元

4、玻璃钝化结

5、低电感

6、优良的钳位能力

75000W的峰值功率能力在10×1000μ波形重复率(占空比):0.01%

8、快速响应时间:从0伏特到最小击穿电压通常小于1.0ps

9、典型的,在电压高于25V时,反向漏电流小于5μA

10、高温焊接:终端260°C/40

11、典型的最大温度系数△Vbr =0.1% x Vbr@25°C x T

12、塑料包装有保险商实验室可燃性94V-0

13、无铅镀雾锡

14、无卤化,符合RoHS

15、典型失效模式是在指定的电压或电流下出现

16、晶须测试是基于JEDEC JESD201A每个表4a4c进行的

17IEC-61000-4-2 ESD 15kV(空气)8kV(接触)

18、数据线的ESD保护符合IEC 61000-4-2(IEC801-2)

19、数据线的EFT保护符合IEC 61000-4-4(IEC801-4)

TVS瞬态抑制二极管选型应用:

    1、确定待保护电路的直流电压或持续工作电压。

    2TVS的反向变位电压即工作电压(VRWM--选择TVS VRWM等于或大于上述步骤1 规定的电压高于TVSVRWMTVS将吸收大量的漏电流而处于雪崩击穿状态,从而影响电路的工作。

    3、最大峰值脉冲功率:确定电路的干扰脉冲情况,根据干扰脉冲的波形、脉冲持续时 间,确定能够有效抑制该干扰的TVS 峰值脉冲功率。

4、所选TVS 的最大箝位电压(VC)应低于被保护电路所允许的最大承受电压。

    5、单极性还是双极性—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即双向TVS 用来抑制反向浪涌脉冲,其 实并非如此。 双向TVS 用于交流电或来自正负双向脉冲的场合。 TVS有时也用于减少电容。 如果电路只有正向电平信号,那麽单向TVS就足够了。TVS 操作方式如下:正向浪涌时,TVS 处于反向雪崩击穿状态;反向浪涌时,TVS类似正向偏置二极管一样导通并吸收浪涌能量。 在低电容电路里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应选用双向TVS二极管以保护电路中的低电容器件免受反向浪涌的损害。

    6、如果知道比较准确的浪涌电流IPP,那么可以利用VC来确定其功率,如果无法确定功率的大概范围,一般来说,选择功率大一些比较好

   深圳市硕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ocay.com)是专业生产全系列陶瓷气体放电管(Gas Tube)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Diode)、压敏电阻、PTC自恢复保险丝、ESD放电二极管等保护组件的优秀半导体企业,目前已经为市场中多个行业多个产品提供过电路保护,减少了因雷 击浪涌/过电压/过电流以及静电放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硕凯电子还可以为有需要的客户进行防护方案的设计和整改,如有需要可与本公司销售代表联系,联系热线:136-0259-3642。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