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冷媒 11

分享 收藏 已有 675 次阅读  2010-11-11 17:20

1.早期CO2冷媒系統於大型冷凍.製冰廠與船舶業等已被使用,日後因CFC.HCFC合成冷媒

問世及其優越特性的廣泛應用,相對地,CO2冷媒的應用推展因而停滯許久!

由於合成冷媒長期被使用,因而造成大氣臭氧層破壞嚴重與溫室效應的溫暖化之弊!

基於此國際間蒙特婁公約簽署與今年度京都協議書頒布生效,日後合成冷媒的產量管制

將逐年遞減至禁用!故現階段對於CO2冷媒的研發又成了舉世注目焦點。

 

2.為了因應HCFC管制措施,各國皆提出替代的方案,目前較成熟的替代品為HFC’s類的

混合冷媒,這種冷媒雖然不會破壞臭氧層,但對地球仍然具有增加溫室效應的不良影響。

為了要尋找對地球環境更為無害的冷媒,世界各先進國家都把目標朝向自然冷媒,

例如氨(NH3)、二氧化碳(CO2)以及碳氫化合物(HCs)

溫室效應會造成地球溫度上升,氣候異常,南北極冰山融解,海平面上升等種種嚴重問題,

HFCs冷媒顯然不是最佳的長期性替化冷媒,僅為一種中短期之替代冷媒。

所謂自然冷媒如氨(NH3)、碳氫化合物(HCs)、二氧化碳(CO2)、水(water)及空氣(air)等物質,

符合無破壞臭氧能力以及溫室效應極低等環保特徵,因此被視為可長期使用之替代冷媒。

然而氨(NH3)、碳氫化合物(HCs)冷媒有下列所述之安全顧慮?故對於CO2冷媒的研發更為迫切。

氨冷媒:為有毒的可燃性氣體,若機房無氨濃度偵測器與排風設備,不得使用。

碳氫化合物:為可燃性物質,具有潛在之危險性;大型冷凍空調系統目前尚不適宜採用,

一般家用冰箱充填量小之系統較適合使用。

另則於石化工業,在預防其燃燒的措施技術上成熟,可應用於空調及熱泵系統

 

CO2冷媒:冷凍系統操作壓力極高,約為R12操作壓力的10倍,COP值僅為R134a63%

若要提升CO2冷凍系統的COP值,則需設計效率較高的壓縮機才能達成。

 

由於CO2的臨界點溫度相當低(31.1℃相當於88),外界環境溫度已接近此溫度,若使用CO2為冷媒進行壓縮,則其冷凝散熱溫度勢必將超過臨界點溫度,

而處於超臨界(SuperCritical)區之中。

 

CO2的臨界點壓力亦相當高(73.8 bar相當於107O psi),而且其冷凝散熱位在超臨界區之中進行,因此其工作壓力將更高於臨界壓力。就國際間所開發之CO2雛型壓縮機測試數據顯示,其壓縮機的吸入囗壓力便已達35~4O bar(500~60O psi),而其出囗壓力更高達80~llO bar(1200~1600 psi),平均壓力約為R-l2操作壓力的10倍左右。

如此在超臨界點區放熱,而在次臨界點的兩相區進行吸熱之過程,稱之為穿越臨界點的熱循環過程(TransCritical Cycle)。同時,在超臨界壓力區並無雙相區域存在,壓力與溫度間,為相互獨立的變數,CO2在超臨界點區進行放熱,有相當大的溫度降,此現象頗適合應用於高效率的熱泵系統中。綜合CO2冷媒的優點如下

 

a.對人體健康與居住環境無短、中、長之害處,故不需回收或再處理。

b.無毒且不會分解出刺激性物質。

c.不可燃(Non-Flammable)與不會爆炸(Non-Explosive)

d.極佳的熱力性質。

e.氣體密度高,可降低使用的管路與壓縮機尺寸,系統重量減輕、結構緊湊、體積小,壓縮機的壓縮比降低,壓縮過程可以更接近等熵壓縮而使效率提升。

 

f.取得容易(可從工業廢氣中取得),成本極低。

g.不破壞臭氧層。

h.溫室效應指數(GWP)1

 

然而,由於CO2具穿越臨界點的熱力特性,因此在設計上有許多待突破的技術:

a.由於工作壓力高於傳統許多,且吸排氣的壓差與溫差皆頗大,因此在壓縮機之各部零件的機械結構、壓縮室的防洩漏設計、傳動軸上的軸承選用、在高壓環境的潤滑油與油路設計、吐出口部位的排氣閥設計等,均應特別注意。

b.於密閉型壓縮機應用時,耐高壓的馬達結構、高起動負荷的馬達選用、低馬達轉子慣性、小體積高扭矩與高效率的馬達性能等設計,皆是不可忽略的。

c.如何在小管徑、高質量流率的CO2冷媒流動時,提高熱傳效率,例如設計出高熱傳效果的管排型式與空氣流路、強化吸排熱風扇的風速與風量等。

d.由於冷凝出口端與蒸發端的壓差大,因此,如何設計高效率的膨脹過程,是另一重要關鍵,例如可設計多段壓縮或膨脹裝置來降低壓縮功與膨脹損失等。

e.如何藉由高科技的電子感測與控制技術,針對各種環境需求,進行壓力與冷暖房能力的最適匹配控制。

f.高壓系統之動態特性掌控、高壓負荷運轉之振動噪音的防制,亦是面臨之重要技術課題。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收藏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