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与奥尔森增长 25

分享 收藏 已有 1863 次阅读  2011-05-27 19:21   标签许三多  奥尔森  新世纪  blank  正文 

 

2011年05月27日 11:0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从粗放增长走向创新驱动,选择“奥尔森增长”道路,政府必须放弃所掌握的过多资源、过多权力,转向强化市场型政府,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真正挑战,也是消除滋生“许三多”制度土壤的根本路径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近日,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一审判处死刑。许迈永在当地有“许三多”之称:钱多(钱财两亿多元人民币)、房多(八处)、女人多(数十人)。其实,“三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落马官员的标签,从原深圳市长许宗衡,到原铁道部长刘志军,都是毫无新意地重复。

 

  许迈永、许宗衡、刘志军有比“三多”更重要的共同点。许迈永落马的主要“馅饼”是西溪湿地项目,许宗衡失足于深圳地铁项目,刘志军则陷落于衔枚疾行的高铁工程。简言之,他们的腐败都与重大工程有关,河南连续四任交通厅厅长被“双规”也是跌在工程项目上。

 

  这些现象,看似偶然,其实是当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之果。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投资,投资饥渴、投资依赖非常严重。2008年底推出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更进一步强化了投资依赖症。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1%,投资率上升到46.8%,达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则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48.6%)。

 

  在投资驱动型经济中,大量工程项目(铁公机、城市改造、房地产)的规划、设计甚至投资,都由政府部门主导,政府官员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支配权,“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大批官员落马与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无干系。

 

  以投资为驱动力的增长模式存在天花板,那就是生产要素瓶颈。正如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1994年的经典文章“亚洲奇迹之谜”(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中所指出的:通过投入扩张、而不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的约束,前苏联经济的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没有逃脱这一规律的宿命。

 

  如今,中国通过不断扩大的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显著:在中国需求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中国买什么什么就大涨;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严重水土资源破坏,大量湖泊萎缩、山体滑坡频发;环境危机愈演愈烈,重金属污染令人触目惊心。这一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外部负效应,已致社会承载力边缘,甚至威胁到了社会稳定。

 

  出路何在?诺贝尔奖得主索洛(Robert Solow)教授在一个著名的估计中认为,美国长期人均收入的增长中,技术进步起到了80%的作用,投资增加只贡献了20%。从依赖生产要素投资增加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以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驱动力的增长,这也是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核心要义。

 

  遗憾的是,环视全球100品牌榜,竟无一家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跻身全球一流的中国企业,可能也只有孤零零的华为一家。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何如此艰难?因为创新与技术进步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取得成效,很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冲击:第一,知识产权(品牌和专利)保护不力,尤其是假冒产品的盛行,导致企业丧失创新的动力;第二,劳动力、环境等要素价格的长期低估,使得企业养成了低成本思维的惰性,没有创新的压力;第三,垄断破坏公平竞争,垄断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天敌,也是创新的大敌;第四,政府掌握太多资源和太大权力,导致企业热衷于寻租获利,而非创新。一旦看到有的企业通过搞定关系,就可以轻松赚到大钱,谁还有心思创新?

 

  眼下,这四个方面的障碍表现得都很明显:假冒伪劣随处可见;类似富士康那样,企业员工得不到劳动的保障和尊严;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石油、电信等垄断行业央企国企霸气十足,国进民退令人提忧;政府掌握土地、首次公开发行(IPO)等关键资源或审批权力,企业家不得不热衷于“讲政治”“搞关系”,富豪榜沦为杀猪榜。

  

中国经济要转型,就必须消除上述障碍。要推动企业创新,就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就此而言,政府自身的改革,已经成为经济转型成败之关键。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而非不断介入微观经济活动。

 

  著名学者奥尔森(Mancur Lloyd Olson)指出,对国家权力的恰当运用,乃经济繁荣之本。他解释,经济增长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扫除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障碍,特别是对市场和财产权利的束缚与破坏。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强化市场型政府”(market-augmenting government)。一个政府如果致力于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通过扫除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增长释放新的活力,此类增长可以称为“奥尔森增长”。可以说,奥尔森的洞察力,直指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点明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具体而言,中国需要在以下方面“强化市场”:消除央企垄断,确保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治,确保依法治国;深化改革,实现劳动力、环境、资金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规范政府行为,尊重市场规律,以“无形的手”替代“有形之手”,做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因此,中国经济要从粗放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就必须选择“奥尔森增长”道路,政府必须放弃所掌握的过多资源、过多权力,转向“强化市场型政府”,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真正挑战,也是消除滋生“许三多”制度土壤的根本路径。■

  作者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分享到微博 ( 5个)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 andykxy 2011-05-29 16:02
    说的有道理啊,zyzf应该懂的啊。
  • 于雪松 2011-05-29 15:47
    目前中国电动车企业如果还是只把目光盯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上,而没有把技术创新放在优先的战略高度,所谓的“弯道超车”,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 gwj 2011-05-28 20:46
    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 myheqw 2011-05-28 17:20
    杀掉一批,还会有贪,上级和下级并且会相互包藏。显露出来的是政治牺牲品。必须让政府工作人员和亲属主动接受阳光监督。
  • validity 2011-05-28 11:02
    杀掉一批,看谁还敢贪!
  • 时尚老头 2011-05-28 10:27
    是的,就是在发展纯电动汽车这件事情上也是同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低速纯电动轿车,很有市场,热市场遇到了冷政策,政策都是向垄断的大型国企倾斜的,可是他们真的很不争气,很给政府丢面子。如果政府能够给低速纯电动正名,仅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可以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 02389661199 2011-05-28 10:19
    这些人玩死自己,共性在一个“贪”上面。
  • zjqclbh 2011-05-28 08:07
  • liwei0086 2011-05-27 21:25
    说得太好了!
  • dq8259 2011-05-27 20:03
    三峡供水也出问题了,天灾抑或人祸?
  • guoguo 2011-05-27 19:22
    guoguo已看过,并推荐给Ta的300个好友:kkforyou、1269632706、328384603、d1ev、hellmean、关炳康、建星、pxj1258、gujianjun、tanjie0885 ...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