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电动汽车技术圈子 -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群

  • 分享 收藏

    换电池符合国情 

    3有话不敢说 2011-10-11 17:16
    换电池符合我国国情:

        1.当今欧美日的纯电动汽车用户多是家庭用作短途行驶的第二辆车,我们的国民多想作为可以远途行驶的第一辆车使用,不采用换电无法行驶数百公里以上;

        2.欧美购买第二辆车的家庭多有自家车库可在家慢充,我国多没有固定车库不便采用自带充电器的方式;

        3目前电池质量不好存在起火等安全隐患,换电池方便定期维护电池确保安全;

        4换电池可能极大地缩小一次购车费用对消费者有潜在的吸引力;

        5如果换电池的模式选择得当可以在短时期内依托加油站建起密集的换电服务网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6如果车辆中途电池耗尽抛锚换电方式救援方便;

        7充电方式欧美日技术积累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在人家手中,换电模式则有可能走出我国自己的新路不受制于人;

        8我国开发新的换电池方式标准电池包可以凭借巨大的市场优势迫使欧美日进入我们的技术框架内,便于实现弯道超车;

        9换电池便于废旧电池再利用和防止电池污染;

        10换电池以标准电池包为界明确区分整车厂和电池厂的业务领域,便于各自分工协作专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11.专用充电站需要较大的场地,全面建设将面临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12.街头充电桩在我国存在是否安排专人看管的问题,搞不好会成为公共安全上的隐患;

        13.快速充电需要极大的充电功率涉及复杂的电网升级改造问题,即使电池能够承受电网也难以消化;

        14.换电池可以全面采用晚间充电的办法,提高发电厂的效率不会加剧电荒;

        15.现行的充电站、换电站网络建设需要天文数字般的巨大投资,政府不会买单,企业来做最终要转嫁给消费者增加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

        16.将动力电池包适当缩小到便于纯人工操作的程度,采用工厂集中充电+统一配送+人工更换的办法可以多快好省地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

        17.汽车发展史上20世纪初并存的蒸汽汽车、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中内燃机汽车尚处于劣势,最终胜出的决定因素是内燃机汽车的能源补充问题解决的最好(这要感谢石油工业的发展);

        18.从个人电脑、磁带录像机、CD以及DVD的发展史来看,哪种技术方案最先开拓出市场它就始终占据市场优势,我们按照既有的慢充、快充或者机械手更换电池的技术方案发展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向别人交专利费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19.换电池方式的充电在充电工厂中进行,汽车不需要考虑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技术问题,可以简化汽车的设计;
        20.以国电的化整为零的思路为基础,借鉴小家电所用干电池的形式,将动力电池包以便于纯人工操作的重量和体积,安全电压为出发点,规定电池包的形状和电压,制定动力电池包标准,可以将现有的各种电池和将来可能出现的电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
        21.电池制造商可以按照规定的外形和电压制造不同内容物的电池,汽车制造商按照自己的意愿制造使用几节电池的车辆,这样一来低速车小型车普通车出租车的区别就只是用几节电池的问题,便于将各种车辆纳入一个充电体系;
        22.电池包外面可以制作燕尾槽方便插拔安装;
        23.由于电池包的减小其内部单元电池间的不均衡问题会因串并联的数量少而相对容易处理;
        24.电池的经时不均衡问题可以交给充电工厂的维护服务解决;
        25.较小的电池包可以分散安装在汽车上的座位下面等狭小空间;
        26.在充电工厂中充电便于根据需要对电池采取散热或者加热的技术措施;
        27.电池在加油站或者大型停车场人工更换,不仅节省大量的换电站建设土地和建设经费,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起一个城市甚至城际换电池服务网络;
        28.一座城市建一座充电工厂涉及的供电线路和供电设施的改造问题较建设充电站、充电桩或者换电站要简单易行的多;
        29.充电工厂可以和储能站合并建设易于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还可以就地实现电池的梯级使用;
        30.以充电工厂 +  若干加油站方式建成的换电服务网络具有极大的柔性,一座城市甚至几座城市为一个系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增减服务网点以及调整各个网点的服务能力;

    提高话题竞价排名
    | 推荐给和自己互动最多的好友,默认是300人|分享这篇话题到我的个人动态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