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和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应用与市场预测报告 

分享 收藏 已有 384 次阅读  2010-12-31 11:37   标签报告格式  Email  新能源  电子版  项目组 


2011-2013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和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应用与市场预测报告
【关 键 字】:分布式能源 新能源发电 趋势分析  分布式能源战略 热电冷三联供
【页码字数】:共284页;170张图表;22万字
【出版日期】:动态更新
【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报告编码】:NE20101230DM13
【出品单位】:北京力勤执永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项目组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

12/30/151820827.html
【服务热线】:010-51213089-800
【传真】:010-58851287
QQ:805843735
MSN:boomingfield@hotmail.com
Email:info@boomingfield.com

【正文目录】

第一篇 概念与技术篇10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一章 分布式能源概述10
1.1分布式能源称谓与定义11
1.2分布式电站定义13
1.3 分布式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15
1.3.1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表15
1.3.2标准煤15
1.3.3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16
1.4天然气水合物解析17
1.5地热能解析18
1.6风能解析25
1.7固体废弃物能解析30
1.8海洋能解析35
1.9氢能解析39
1.10生物质能解析43
1.11水能解析47
1.12太阳能解析50
1.13科普能源综述53
1.14节能减排概论58
1.15制冷剂水合物蓄冷综述60

第二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研究62
2.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国外发展研究62
2.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国内发展研究65
2.3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对比研究65
2.3.1发电厂产能65
2.3.2工厂耗能66
2.3.3常用能源66
2.3.4生物质能源66
2.3.5能源对比66
2.3.6总结67

第二篇 市场与发展篇67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三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地区发展研究67
3.1中国分布式能源总体分布情况67
3.2中国主要地区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68
3.2.1广州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70
3.2.2北京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70
3.2.3上海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71
3.3中国主要分布式能源在建、预建项目分析73
3.4中国分布式能源的适宜规模74
3.5天然气市场开拓中分布式能源的作用75
3.6国际分布式联盟对中国电力发展的分析75
3.7大型联合循环电站与分布式三联供系统发电投资效益的比较76

第四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主要应用领域研究77
4.1中国分布式能源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77
4.1.1环境压力与能源结构调整77
4.1.2中国电力需求78
4.1.3分布能源支撑持续发展需要79
4.2分布式能源发展应用的可持续性分析80
4.2.1中国进入了燃气大发展应用80
4.2.2分布能源系统配置的经济优势81
4.2.3国家的政策支持86
4.3中国分布式能源应用结构现状86
4.4 分布式能源实际技术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88
4.4.1中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实际应用88
4.4.2 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难点与障碍分析90
4.5合理用气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91
4.6发展分布能源的问题93
4.6.1法规问题93
4.6.2技术问题93
4.6.3市场问题93
4.7 分布能源系统应用技术94
4.8分布式能源市场研究结论94

第五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95
5.1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发展前景分析95
5.1.1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95
5.1.2科学用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96
5.2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98
5.3 加大分布式电源建设力度101
5.4中国全力开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102

第六章 国外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借鉴104
6.1丹麦分布式能源发展104
6.2丹麦分布式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106
6.3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对中国的启示107
6.4美国与欧洲分布式发电的比较108

第三篇 运营篇110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七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设计研究110
7.1中国分布式能源含义解析111
7.2分布式能源的合法性111
7.2.1与法律之间的关系112
7.2.2与法规之间的关系112
7.2.3与行政规章之间的关系112
7.3分布式能源的设计原则112
7.3.1从用户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设计原则113
7.3.2“以热定电”还是“以电定热”113
7.3.3“能源岛”还是“能源网”113
7.4分布式能源用户需求分析研究114
7.4.1与建筑设计能源规范之间的矛盾114
7.4.2实际需求分析114
7.4.3同步系数115
7.5分布式能源设备选型研究117
7.5.1燃气轮机是一种非常成熟技术设备117
7.5.2微型燃气轮机119
7.5.3燃气内燃机122
7.5.4外燃机123
7.5.5 余热锅炉124
7.6分布式能源储能设计124
7.6.1抽水蓄能124
7.6.2蓄热124
7.6.3蓄冷124
7.7分布式能源模块化数组124
7.8分布式能源电力并网安全性125
7.9分布式能源经济性125
7.10分布式能源与天然气设计规范125
7.11分布式能源与消防规范125

第八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配套市场发展研究125
8.1分布式能源系统配套特点126
8.1.1定义126
8.1.2分布式能源的优点126
8.1.3电网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地位126
8.2分布式能源配套发展是必然趋势127
8.2.1国外扩大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推动作用127
8.2.2我国兑现气候峰会承诺的有效途径127
8.2.3顺应“能源革命”的必然要求127
8.2.4我国能源现状的迫切需求127
8.3中国分布式能源配套发展状况研究128
8.3.1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128
8.3.2分布式能源发展存在问题128
8.4中国分布式能源配套发展与电力系统协调对策研究129

第四篇 政策篇130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九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相关政策研究130
9.1分布式能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130
9.2分布式能源应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标尺130
9.3中国分布式能源政策实施与完善131
9.4政策导向与理念更新成为当务之急132

第五篇 投资篇134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十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投资建设典型案例解析134
10.1新能源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上的实际应用:134
10.2太阳能采暖系统在中国实际应用135
10.2.1太阳能采暖系统概况135
10.2.2国内太阳能分布136
10.2.3国内太阳能应用的情况136
10.3新能源地暖的实际应用137
10.4开发新能源填埋气体的实际应用137
10.5分布式能源在医院的实际应用139
10.5.1 某医院主要状况140
10.5.2 医院建筑采用分布式能源的分析142
10.6 新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实际应用状况143
10.6.1垃圾焚烧发电基本状况143
10.6.2地区布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主144
10.6.3未来建设速度将超预期145
10.7分布式能源典型工程实例147

第十一章 中国分布式能源投资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52
11.1分布式能源发展历史机遇与投资分析152
11.2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观念和原则153
11.2.1市场观念153
11.2.2发展的动力153
11.2.3资金来源和资本运作153
11.2.4政府的作用153
11.2.5新能源产业投资分析153
11.3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的战略156
11.3.1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站的主体156
11.3.2资本运作规律,融资管道156
11.3.3管理和运营157
11.3.4与电网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的关系157
11.3.5市场的培育和开拓158
11.4促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158
11.4.1硬件技术方面158
11.4.2软件技术159
11.5 2010年西部投资6822亿新能源项目是发展战略核心159

第六篇 热电冷三联供专题篇161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十二章 热电冷三联供概述161
12.1冷热电联产的定义161
12.2 BCHP系统组成161
12.3 BCHP的组成方式163
12.3.1微型涡轮发电机加尾气再燃/热交换并联型吸收式制冷机方式163
12.3.2燃气轮机加吸收式烟气机方式164
12.3.3微型涡轮发电机加吸收式烟气机方式164
12.3.5蒸汽轮机加溴化锂冷机方式165
12.3.6燃气轮机前置循环加溴化锂制冷机方式165
12.3.8燃料电池加余热利用型直燃机方式166

第十三章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总体状况研究166
13.1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简介166
13.1.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166
13.1.21971-1980年期间166
13.1.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166
13.2我国热电联发展特征167
13.2.1以热电厂为主的热电联产167
13.2.2热电厂服从城市热力规划167
13.2.3以区域热电厂为主联片供热167
13.2.4热电厂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167
13.2.5老旧机组供热恢复生机167
13.2.6供热机组容量增大167
13.2.7地区形成建设热电的高潮167
13.2.8国家政策法规支持鼓励发展热电联产167
13.2.9热电冷联产与热电煤气三联产形成发展趋势168
13.3我国目前热电联产水平168
13.4热电联产在我国体现的优越性168
13.4.1节能降耗168
13.4.2改善环境质量169
13.4.3缓和地区电力紧张局面169
13.4.4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民生。169
13.4.5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169
13.4.6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169
13.5热电联产建设经验169
13.5.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争取各方支持169
13.5.2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169
13.5.3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169
13.6热电联产发展趋势170
13.6.1大型供热机组的比重增加170
13.6.2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170
13.6.3城市发展热电冷三联产171
13.6.4城市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171
13.6.5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171
13.6.6燃料结构调整为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71
13.6.7 “西气东输”为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开创新机遇171
13.6.8中小型凝汽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172
13.6.9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取代中、小供热的机组172
13.6.10城市集中供热走向热电联产172

第十四章 美国从小型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发展研究172
14.1美国能源部支持CHP和CCHP172
14.2冷热电联产的特殊意义173
14.3美国关于冷热电联产的研究174
14.3.1 CCHP纲领174
14.3.2 CCHP宣言174
14.3.3 CCHP战略实施目标174
14.4 CCHP和CHP应用领域特点175
14.4.1 CCHP和CHP应用领域的划分175
14.4.2商用建筑物节能的设想175
14.4.3采暖和空调将出现新的变化175
14.4.4更新经营模式和改进研究方法175
14.4.5 CCHP对环境保护也有巨大潜力175
14.4.6 CCHP发展中的关键因素176
14.4.7要特别重视室内空气质量176
14.5 CCHP与中国177
14.5.1小型电站是21世纪的新电源,最具经济潜力177
14.5.2要严格控制为楼宇采暖建设大型热电联产电厂和大型供热管网177
14.5.3重视发展分布式小型热电联产(CHP)和小型冷热电联产(CCHP)177
14.5.4加快发展天然气、煤层气,积极引进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177
14.5.5为经济合理的发展暖通空调,要尽快取消采暖免费供应制度178
14.5.6要加强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的研究和推广工作178

第十五章 我国从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发展趋势研究178
15.1发展趋势178
15.2效益分析178
15.3冷热电联供系统缺点179
15.4关于冷热电联产的研究179
15.4.1研究综述179
15.4.2 CCHP战略实施目标179
15.4.3应用领域特点179
15.5 我国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产应用180
15.5.1分布式电站与新电源应用180
15.5.2小型冷热电联供(CCHP)成为发展趋势180
15.5.3能源供应管道多元化181
15.5.4我国在冷热电联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81

第十六章分布式供能系统181
16.1分布式供能系统181
16.2相比传统的集中式大电网供电的优势181
16.2.1高效节能181
16.2.2避免或减少输配电成本182
16.2.3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组成183
16.2.4同的发动机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应用183
16.2.4 怎样利用余热来制冷185
16.2.5可以放在家里的分布式供能187
16.2.6分布式供能系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188
16.3热电(冷)联产的研究现状以及方向189
16.3.1国际发展基本概述189
16.3.2我国基本概述190
16.4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优化研究190
16.4.1重点装置的研发与应用191
16.4.2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创新研究191
16.5 BCHP工程实例191
16.5.1奥斯汀(美国)BCHP项目191
16.5.2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BCHP项目192
16.6热电(冷)联产的主要形式192
16.6.1热电联产系统192
16.6.2热电冷联供系统193

第七篇 热电联产典型案例193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十七章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热电联供分析研究193
17.1概况193
17.2建设条件194
17.3热、电负荷分析研究194
17.3.1热、电基本负荷预测、分析194
17.3.2一期供热系统预测及一、二期供热系统的连网、供热设备能力分析195
17.3.3二台热电联余热锅炉容量分析196
17.4电负荷分析196
17.4.2 12#(35kV)变电站负荷情况196
17.4.3 5#(35kV)变电站负荷情况197
17.5规模及机型选择198
17.5.1机型性能参数198
17.5.2热电联供机组的选择原则198
17.6过渡季节对策198
17.7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热电联供成本分析199
17.7.1成本组成分析199
17.7.2成本变动因素199

第十八章杭州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分析研究201
18.1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必要性202
18.1.1环保的需要202
18.1.2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202
18.1.3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需要202
18.2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可行性202
18.2.1可靠的气源条件202
18.2.2天然气热电冷联供市场需求分析202
18.3系统模式203
18.3.1模式1:汽轮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203
18.3.2模式2:燃气轮机+补燃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203
18.3.3模式3:燃气轮机+烟气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203
18.3.4模式4:燃气内燃机+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204
18.4工程实例204
18.4.1系统负荷204
18.4.2设备选型204
18.4.3冷热水机组改造205
18.4.4系统造价205
18.4.5经济性分析205

第十八章热电冷联供系统应用设计研究与案例205
18.1热电冷联供系统的主要优点205
18.2 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206
18.2.1发电机组206
18.2.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207
18.3热电冷联供系统设计原则207
18.3.1经济性分析207
18.3.2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配置原则207
18.4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案例208
18.4.1设备配置208
18.4.2系统的经济效益208
18.4.3关于发电机组的配置容量209
18.4.4关于余热锅炉配置209
18.4.5关于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配置209
18.5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案例209
18.5.1设备配置209
18.5.2系统的经济效益210
18.5.3烟气系统210
18.6综合评估211

第十九章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能量消耗分析研究212
19.1综述212
19.2燃气冷热电联供的能耗状况分析研究212
19.2.1CCHP的主要方式212
19.2.2冷热电三联供的节能率213
19.2.3与不同发电厂发电效率比较的三联供节能率214
19.2.3不同制冷机配置方式的节能率215
19.2.4不同燃机发电效率的节能率216
19.3冷热电三联供的总热效率217
19.4三项主要结论218

第二十章 我国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应用及投资经济性分析218
20.1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发展背景218
20.2燃气轮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219
20.3浦东机场能源中心三联供系统经济性分析219
20.4燃气轮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投资综合分析223
20.4.1投资项目的技术分析223
20.4.2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223
20.5综合评估224

第二十一章 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合理配置研究224
21.1系统组成225
21.2系统设施模型225
21.2.1燃机模型225
21.2.2余热锅炉模型226
21.2.3尖峰锅炉模型226
21.2.4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226
21.2.5电动压缩式制冷机模型226
21.2.6进气冷却器模型226
21.2.7蓄冷器模型226
21.2.8能量平衡227
21.3合理配置方法227
21.3.1全年总费用法227
21.3.2层次分析法228
21.4计算与分析228
21.4.1算例228
21.4.2分析结果230
21.5评估结论231

第八篇 基础数据篇231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第二十二章 中国能源资源231
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基础储量构成232
2007年中国主要能源基础储量及人均储量232
2007年中国煤炭基础储量和分布233
2007年中国石油基础储量和分布233
2007年中国天然气基础储量和分布234
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234

第二十三章 中国能源生产235
1995~200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235
1995~200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235
1995~2008年中国分品种能源产量236
2000~2007年中国原煤产量结构236
2000~2007年中国煤炭工业洗选煤产品产量237
1995~2008年中国焦炭生产量238
1995~2008年中国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产量239
1995~2008年中国发电量及构成239
2008年中国发电量构成240
1995~2008年中国核发电趋势240
2000~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图241
200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风电累积装机及所占市场份额初步统计表241
1995~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装机241
2008年我国在建的主要大型常规水电站242

第二十四章 中国能源消费243
19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243
19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243
1995~2008年中国分品种能源消费量244
1995~2008年中国石油产品消费情况245
2007年中国农村能源利用情况245
1995~2008年中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245
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246
1995~2007年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量247
1995~2007年中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247

第二十五章中国能源贸易248
1995~2008年中国煤炭进出口量248
1995~2008年中国煤炭进出口量248
1995~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量248
1995~2008年主要能源与耗能产品进口量250
1995~2008年主要能源与耗能产品出口量251
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前5国253

第二十六章 中国能源经济254
2000~2008年中国能源与经济状况254
2000~2008年中国能源与经济状况254
1995~2008年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254
2007年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255

第二十七章中国能源环境257
1995~2007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57
1995~2007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57
2000~2007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57
1995~2007年中国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58
1995~2007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58
1995~2007年中国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59
中国交通能源需求及CO2排放量预测260
2007年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针260

第二十八章  我国能源与经济展望261
28.1 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概况261
28.2 2009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统计261
28.3 19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262
28.4 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情况263
28.5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264
28.5.1 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264
28.5.2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268
附件: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中热负荷计算方法271
附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针276


【图表目录】略

详细内容:http://www.boomingfield.com/Html/yjxxny/2010-12/30/151820827.html

服务热线:010-51213089-800
传真:010-58851287

QQ:805843735
MSN:boomingfield@hotmail.com
Email:info@boomingfield.com
出品单位:力勤资讯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