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及公司浅析 

分享 收藏 已有 391 次阅读  2010-12-06 12:21

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及公司浅析

  按照产业链,动力电池可分为电池成品制造和电池材料、部件制造两类企业,电池材料又可分为电极(正极/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专家预测,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负极材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据其推算,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按每辆混合动力轿车电池负极材料40公斤。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将带动4万吨负极材料的需求。

  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甲企业是中国国安、杉杉股份、长沙海容,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巨大缺口。

  中国宝安:

   深圳贝特瑞是中国宝安(000009)控股55%的子公司,是国内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公司主导产品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子负极材料BTR- 818”获得了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其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年,价格为6万元/吨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80%,居全球第二。客户包括松下、日立、三星、TCL、比亚迪等130多家厂商。2008年,贝特瑞收购了天津铁诚公司,使其碳负极材料成本下降30%

  虽然子公司电池材料业务蒸蒸日上,但是受整体市场规模限制,对中国宝安上市公司来说,来自电池材料的业绩贡献还难以依靠。中国宝安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和医药,2008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90%,包括锂电在内的其他收入占比不到9%

  杉杉股份:

   杉杉股份(600884)是贝特瑞的一大竞争对手。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产能12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简称CMS) CMS项目是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近几年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继续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负极新产品MGSFSN-1在大规模推向市场后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杉杉股份在1999年开始涉足电池负极材料时采用CMS(中间相炭微球)技术,之后为降低成本转用人工石墨和天然石墨,此后因为电池循环放电次数不高,又回到了CMS的技术上。目前,杉杉股份的CMS价格每吨在10万元以上,年产能为1200吨。

  在收入贡献方面,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已达9.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40%。据了解,杉杉股份也做锂电正极材料,但产能均为锰锂和钴锂,并非业界最为看好的磷酸铁锂,只是在技术上做了跟踪。

  长沙海容:

   长沙市海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11月,是致力于锂离子电池中高端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迅速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公司通过了欧盟ROHS认证、环保认证和湖南省优秀新产品评定。2008年公司入驻麓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凭借产品的优良性能及稳定均一的品质,公司逐步替代进口厂商一跃成为中国最主要锂电池生产厂的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已形成SKGCAPMGM MCPPBA等多个系列的产品,适用于方型、圆柱型、聚合物、动力等多种锂离子电池,主导产品SKGCAP系列中高端负极材料和PBA系列动力负极材料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产能已达2000吨,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地。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