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4

分享 收藏 已有 698 次阅读  2011-06-09 17:50   标签office  电动车  起跑线  style 

 国内外电动车发展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源于一个判断——虽然在传统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措施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那么,这一判断究竟有没有道理?

    众所周知,电池、电控、电机是公认的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定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中,“三横”——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指的就是这三种共性技术。那么,在这三大核心技术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就电控系统而言,欧洲特别是德国目前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中国比较薄弱;电机技术各国相对比较均衡;电池技术目前依然是日韩领先。” 作为大众汽车前电子系统负责人、电动车项目前负责人,倪凯明博士的观点在行业内很具代表性。

  以电池为例。目前,动力电池已经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阶段,并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美国A123公司、Valence公司以及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二是以日韩电池供应商如LG等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2005年之前,比能量较高的锰酸锂电池,因未解决高温安全性问题而遭遇应用瓶颈,这让国内电池行业认为选择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让中国在动力电池上具备弯道超车的可能。然而,5年过去了,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一致性差、低温性能差、高倍率放电性能差、电池制作成本高的缺点,并未得到本质改进。此外,日本锰系电池的比能量可以达到每公斤100120瓦时,而磷酸铁锂电池只有每公斤60瓦时左右,且很难再有大的提高,这让磷酸铁锂在世界主流车企动力电池解决方案的比拼中,逐渐显露败象。而部分解决耐高温难题的锰酸锂电池,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磷酸铁锂的诞生地美国,通用电动汽车雪佛兰Volt选择了LG北美子公司的锰系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的龙头老大A123公司却意外落选。近期又传出福特汽车也在考虑选择锰系锂电池的消息。据统计,在发布电动车量产计划的汽车跨国公司中,通用、戴姆勒、宝马、现代、三菱、PSA、雷诺都选择了锰系锂电池。

电池路径的选择,只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与日韩供应商差距的一个方面。目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尚未有一家企业具备打通全产业链的能力。他解释说,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基本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基本由德国垄断,电池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小差距。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收藏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