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上路”待破局 5

分享 收藏 已有 1139 次阅读  2011-06-07 23:50   标签电动汽车 
2011年6月3日 南京日报
res01_attpic_brief.jpg

  国内首辆私家电动汽车上牌已两年,我市迄今没有一辆

  没得买,南京市场难觅电动汽车

  王先生是刚从美国留学回南京的“海归”,一回南京就想买一辆新能源车。他听说比亚迪推出过两款电动汽车,于是来到比亚迪的4S店。但工作人员却告诉他,这两款车型只有深圳有卖。

  记者试着陪王先生在南京市场上购买一款电动汽车,结果无功而返。力帆电动轿车去年刚拿到国内第一张电动车量产“准生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国家颁布了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规定,确定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最高补贴6万元,“南京不在试点范围内,所以总部没有往南京调电动汽车。”

国内第一辆上牌的私家电动汽车是2009年8月在杭州上牌的众泰2008EV,可是这款车在南京也见不着。记者致电某众泰4S店时,销售人员说:“众泰不好卖,我们已经改做别的车了。”

  新上市的奇瑞M1、S18电动车和长安奔奔电动车在南京也都不见销售。
  市车管所工作人员说,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受理过电动汽车上牌。

  事实上,即使是在补贴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情况也并不理想。目前上海、杭州等城市发展电动汽车也大多只针对公共汽车、专用车等,私家车寥寥无几,杭州全市仅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最早进行新能源汽车试验的深圳,私人购买的数量大约在50辆左右。

  全市现在只有两处能充电,使用是个难题

  对南京消费者而言,即使愿意尝鲜,去其他城市购回电动汽车,怎么给汽车充电也是个更大的难题。跑长途时,中途没有充电站更是一个问题。

  据了解,市供电公司原本计划2010年在江宁、河西、城东、奥体设立4座充电站,并在全市建100个充电桩,但是迟迟没有落实。目前我市只有迈皋桥、夫子庙建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使用对象主要是公交车、巡警车和景区游览车。

  此外,车企与国家电网之间的“充电”模式之争,也让电动汽车的发展陷入困局。车企主张插电充电,国家电网则坚持应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而究竟是用加油一样的“充电”模式,还是用换上就走的“换电”模式,国家相关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明确建议。

  “在争论结果出来之前,贸然多建充电站似乎不大明智。”业内人士说。

  没有资质不能上牌,本地品牌纷纷转型

  5月18日,工信部公布的第225批新车准入目录中,编号为FV7002的一汽大众“开利”名列其中,这标志着一汽大众自主电动汽车品牌获得了“准生证”。相比而言,我市原本生产电动汽车的一些地方品牌则举步维艰,甚至不得不转型。“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没法上牌。”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本地电动车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这些厂家大多以研制电池起家,汽车专业生产经验不足,因此车型没能列入工信部的目录。南京某电动汽车企业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已经转向研制小吨位卡车,“这种车价格与一般小卡车差不多,直接用空调插座就能充电,可以用作物流货物转运车,下半年上市。”

  南京大陆鸽高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说,目前公司正在生产农用四轮电动汽车和短途运输车,“电动轿车早就不做了。”

根据3月底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全球第一,为此,未来10年内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但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被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54家车企业的190个车型,总产量为7181辆,平均到每家企业不足133辆,每种车型的产量平均不到38台,其中电动汽车更是少得可怜。

  降低整车成本、突破技术瓶颈、统一电源标准、设定合理准入门槛、规划充换电设施……电动车“上路”破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 刘蒙丹

  自2009年8月国内第一辆电动汽车在杭州上路至今,电动汽车已成为近两年来各大车展上最耀眼的明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约有10多款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但记者近日从南京市车管所获悉,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受理过电动汽车上牌。这意味着,南京尚无电动汽车上路行驶。

邀请好友来看这篇日志 推荐给和自己最紧密的好友,默认是300人 分享这篇日志到我的个人动态

分享到微博 ( 1个)

收藏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
  快捷键:Ctrl+Enter